案由: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政府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国民经济将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汽车生产和消费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志之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将有很大提高,衣食住行将得到极大改善。其中“行”的改善就包含了对经济型车(小排量汽车)消费,预示着将有更多的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方案:国家尽快制定扶持政策,全力发展小排量、低油耗、符合安全法规要求、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型汽车(排量在1.3升以下)。
案据: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可带动钢铁、石油、机械、橡胶、化工、电子、金融等几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安置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产业牵动着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过程。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应正确引导、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低油耗、售价8万元左右,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车。
进一步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制定扶持政策,全力发展小排量、低油耗的经济型汽车产品,既是国际汽车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需,更是百姓民心所向。目前,我国主要微型车生产企业的规模和制造技术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工艺设备水平、产品质量已基本上接近国外普通轿车水平。现在小排量车业已成为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生力军,为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解决职工就业、增加税收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几年,为满足日益严格的安全和排放法规要求,企业都适时推出了改型换代的产品和经济型轿车,深受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
由于有些地区和城市汽车市场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甚至出台歧视性消费政策,所谓道路交互与通行拥挤、微型车影响城市交通提速(实际上微车速度并不慢,而城内交通主要干道基本是限速行驶,我国高速公路限速110公里/小时,而微车最大速度均大于此)、废气及噪声污染严重等,有些城市以此为由限制小排量汽车的销售,生产企业因而受到不公正待遇,微车的发展受了严重阻碍,实在令人费解。实际上小排量汽车(微型经济型车)在安全、排放、噪声等方面全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已达到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
许多发达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普及微车的过程,国外微车产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如巴黎等欧洲许多大城市大量使用微型车,政府鼓励微型车的生产发展。再如,日本的小排量车(主要是厢式、客货两用微型车)发展过程颇为典型。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道路狭窄,公路宽度大部分在5.5m以内,而且停车场不足,能源贫乏。但小排量车由于符合国情,加上政府的积极扶持,所以小排量汽车在日本长盛不衰。早在1966年,日本通产省就发布了《国民车育成法》和《轻四轮车法》,鼓励国民使用轻四轮汽车,并在降低保险费、降税、简化验车及领驾照手续以及减收过桥摆渡费等方面给以优惠;《轻四轮车法》在日本实行了四十余年,深受日本国民欢迎,至今仍在继续实行。
近几年,我国的微车得以发展的原因除了微车价格实惠公道、使用费少、油耗低、占地少、走街串巷、灵活方便经济实用外,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不高,2万元到5万元左右一台的微车很适合国内普通百姓的消费水平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包括道路条件、能源状况、产品研究开发及收费方式等等;
4.借鉴日本发展微车(轻四轮车)的经验,尽快制定我国的《经济型汽车法》;
5.规范市场,保证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统一、部门间政策、标准统一,消除多头管理弊端,禁止各地出台对小排量汽车销售的歧视性政策;
6.鼓励生产和使用经济型汽车产品,对生产和使用者给以优惠政策,达到引导微车消费的目的;
(2)加强对产品开发的优惠政策,对微车企业按销售额3%~5%提取开发费用,考虑免征所得税和增值税。
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么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汽车的生产者、消费者、服务者及法规制定者、政策实施者和行业管理者都应适应变化的形势,规范各自行为,协调相互关系。无论是从考虑节约能源材料、节省占地面积、还是考虑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特点、启动潜力巨大的私人购车市场及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要,都应积极地推进汽车消费政策改革,为公司可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扶持小排量车的发展,使节能、安全、环保的小排量车尽快进入普普通通的家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

